新能源开发工程微专业是一项聚焦于风能、光伏、地热等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结合油田电气化、地质储能与CCUS等新兴技术的微专业课程。本微专业的招生简章如下:
一、招生对象
对新能源开发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面向全校二年级及以上工学、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招生。
有志于进入新能源行业或从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的专业研究生。
二、招生要求
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课程平均学分绩点≥1.5),有意向拓展自己的专业视域以跨专业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有意向到石油行业就业或有志攻读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新能源开发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新能源技术领域现状与发展方向,具备较强创新意识与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够在新能源开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线上、混合、线下) |
理论 |
实验 |
上机 |
1 |
新能源概论 |
1.0 |
16 |
16 |
|
|
考查 |
秋季 |
混合 |
2 |
热工基础 |
4.0 |
64 |
58 |
6 |
|
考试 |
秋季 |
混合 |
3 |
渗流物理 |
3.5 |
56 |
50 |
6 |
|
考试 |
秋季 |
混合 |
4 |
电气工程基础 |
3.5 |
56 |
52 |
4 |
|
考试 |
春季 |
混合 |
5 |
新能源发电技术 |
2.5 |
40 |
36 |
4 |
|
考试 |
春季 |
混合 |
6 |
地热开发工程 |
2.5 |
40 |
36 |
4 |
|
考试 |
秋季 |
混合 |
7 |
储能工程原理与技术 |
3.0 |
48 |
42 |
6 |
|
考试 |
春季 |
混合 |
总计 |
20 |
320 |
290 |
30 |
|
|
|
|
五、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根据学校本科生院的通知要求统一报名,提交申请表等材料。经专业面试考核录取后,进入新能源开发工程微专业学习。
六、学制、证书
修读年限为 1 年,课程学分不能认定为主修专业课程学分,考核结果不影响主修专业。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获得长江大学颁发的“新能源开发工程”微专业证书。
新能源开发工程微专业培养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