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云峰)为加强低碳高效采收与跨学科技术融合的学术交流,推动智能油田关键技术协同创新,8月4日下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石油工程系联合主任李华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硕亮副教授应邀莅临智能油藏开发研究所,就相态行为研究进展及DNA测序技术在油气田领域应用经验开展交流。长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辉、智能所所长周玉辉及研究所部分教师参加交流。
李华周教授以“气驱提高采收率相态行为研究进展”为题作主旨报告,概述了团队在 CCUS 与气驱提高采收率方向的最新研究,包括改进高压高温 CO₂/烃体系的相态模型、优化三相闪蒸算法以及实现秒级多相包络线绘制等。与会教师围绕相态模型在非常规储层中的适用性、与机器学习代理模型的结合及现场应用经验展开了深入交流。

王硕亮副教授作“DNA 测序技术在井间连通性分析中的应用”交流报告,介绍了以微生物群落差异反映流体连通性的完整技术链:原位取样、高通量测序、生信分析与机器学习判别,展示了该方法在敏感性、经济性以及与动态监测数据耦合方面的优势,并通过示范案例说明其在非常规油气藏连通性监测中的广阔潜力。报告结束后,大家就技术在不同类型油气藏中的适应性、数据解释方法以及与示踪剂技术的互补性进行了热烈探讨。
本次研讨聚焦低碳高效开发与交叉学科前沿,充分彰显了学院“智能油田”特色,希望各方在多相流模拟、微生物示踪与人工智能优化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与人才联合培养,构建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网络。